搜狐总是能跳出公众的刻板印象,比如你以为它是一家理工男色彩很浓的互联网公司,而它却和流行的时尚圈有交集。

近日,搜狐再次举办搜狐时尚盛典,现场众星云集。和赶时髦的互联网公司请几个明星来捧场有着本质区别,这已经是搜狐第11次举办时尚盛典,本次活动的主题也没那么“娱乐”,而是“长期主义 穿越流行”。


(资料图片)

一方面是搜狐对时尚的定位不同于流行圈子,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搜狐创立于1998年2月25日,所以这次活动不仅是时尚盛典,也是搜狐25周年庆典。

25年了,“长期主义”这个经典的企业经营理念在搜狐的身上得到了充分诠释。

1

搜狐的细节里写满了扎实的逻辑

2月25日,“搜狐25周年庆典暨搜狐时尚盛典”圆满落幕。这是搜狐历史上第11次举办时尚盛典,仅从这个“11次”的时间跨度来看,也可谓满满的坚持。

为什么一家互联网公司要坚持多年举办时尚盛典活动?因为“活动即内容”。

搜狐的基因就是优质内容生产者,而有态度、有热点的时尚盛典就是典型的优质内容。

结合这次活动的主题“长期主义 穿越流行”,很显然,搜狐时尚盛典与“娱乐至死”的“行活儿”是有区别的,它的气质更沉稳,表达了一种长期坚持下来的人文关怀和文艺思考。

这种沉稳独特的气质从奖项的名称就可见一斑:黄晓明获“匠心人物”,倪妮获“表现力人物”。保剑锋和高叶分获“年度突破男演员”和“年度突破女演员”等。21个荣誉涵盖时尚、音乐、国剧、生活科技等多个门类,还特别设置“年度知识播主”。获得“年度突破女演员”的《狂飙》“陈书婷”扮演者高叶表示要“争取以后每年都过来突破一下”。

“匠心”“表现力”“突破”“国剧”等关键词,显然不同于常见的娱乐奖项,独具人文质感,这种质感正是来自于时间洗礼与洞察,搜狐时尚盛典本质上是以“大历史”的视野为时代提供了一个窗口,帮助人们看见那些长期坚持在时间长河中流击水而最终浮现出来的经典文化样本。

坚持,也正是搜狐过去25年历史的一个缩影。

从最初的媒体、内容、搜索、社交到今天的AI、直播时代,搜狐坚持着自己的节奏,这是一种看似与整个行业格格不入的节奏,但却是属于搜狐独有的节奏。

很多人对于搜狐都有一种直观感受:在门户时代,它就是经典样本;随后的若干风口之中,搜狐或许并不突出,但它从未缺席;短视频与直播时代,搜狐依旧在场。这种“水准在线”的感觉就是样本最本质的意义。

搜狐在这种节奏中也验证了扎实的发展逻辑:以长期主义的坚持,呈现终将被看见的价值。

此前发布的2022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显示,整个2022年,总营收为7.34亿美元,非美会计准则归属搜狐净利润为200万美元,连续第三年实现盈利。

当然,这只是看得见的“价值”,而在财报背后实则依旧是外界看不见的坚持。

正如张朝阳所说:“过去25年,搜狐开创了很多第一,可以说是中国互联网的半部历史。25年了,互联网市场竞争的硝烟还没有散去,反而更加浓厚,内容搜索、社交跃过PC,落脚手机,现在AI已到了纵深阶段,一个新的地平线又在眼前。”

搜狐确实开创过中国互联网的很多个第一。

从这个角度而言,它也当得起中国互联网的“半部历史”。在这些第一和历史的背后,我看到了搜狐作为一家“老媒体”坚持下来的不易,而时至今日搜狐重新被时间的浪花捧起,又似乎是对于长期主义者的一种回报。

2

长期主义有多长?25年“媒体”,一生所求好内容

如果前文所述更多的感觉是情怀上的抒发,那么接下来看看搜狐的长期主义是如何体现在某个阶段流行的具体产品与业务上的。

最典型的案例就是直播。通常说起直播,指的是“直播带货”,它的特点是短平快、以销售为导向。

但搜狐的直播逻辑不是这样,看到的更多的是有深度的内容,比如知识直播,又分为科学知识直播和泛知识领域直播。背后的逻辑正是25年以来一直坚持的内容长期主义:

在新闻大事件、科学、健康、心理、文化、教育、健康、财经等领域,不断升级和创新媒体提供价值的能力。

2019年9月,搜狐视频出品了一系列知识直播内容,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医生谭先杰率先开播,开讲子宫防护知识。此后陆续邀请了情感、文化、汽车、法律、母婴、时尚、星座等领域的学者专家,进行知识分享。

从调性上来看,搜狐的直播内容锚定在“深入浅出”“严肃内核、形式轻松”的价值点上,知识性是其内容核心点,在一众泛娱乐、段子表演型的内容同行中可谓“清流”。

这样的风格与搜狐自成立以来的“内容之心”是一脉相承的,本质上也是因为这样具有严肃内核的内容是最能经得起时间考验的。

再比如借由搜狐视频和直播持续对用户输出的大咖高端局对话内容,《星空下的对话》《BOSS1+1》等,以及《张朝阳的物理课》《搜狐新闻马拉松》等坚持做了很久的知识或者新闻内容,都属于罕见的由企业创始人全力推动并长期坚持下来的优质内容IP产品。

在与周鸿祎对话的那期节目中,张朝阳表达了他对于“长期主义”的经典理解:坚持在一个领域里深耕,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产生效果,带来创新。

这种观点绝不只是为了一期节目的录制而想出来的“应景语录”,而是来自于过去25年搜狐在内容领域长期坚持之后的自然呈现,“一家公司的创始人怎么说”本质上正是源自“这家公司多年来怎么做”。

在与俞敏洪的那期对话节目中,两位“知识型创业”的“老”前辈放下一切光环与包袱,在去年那样一个特定时间段里碰撞出了大量高质量的内容火花。比如俞敏洪问张朝阳将来想给自己写一个什么样的墓志铭,张朝阳说“早期把互联网带向中国的几个人之一,创办了一个不错的公司,对物理的大众传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热爱生活和运动。”当时的俞敏洪经历了新东方的“溃败”,但他依旧乐观“我卷到了60岁还在卷。60岁其实还是再创业的年龄,所谓的创业不是从零做起,而是不断能够翻陈出新,突破自己的局限。”后来东方甄选助力新东方重新崛起的故事大家也都看到了。

倪叔觉得即便抛开内容,他俩的对话行为本身就具备某种强大积极的时代信号,而这种信号也集中呈现了搜狐这家公司多年以来的文化信心与时代气质。

回顾这25年,搜狐的形象是一家互联网公司,而在内核上,更是一个优质内容大本营。

无论技术如何变迁,产品形式如何迭代,对于媒体的内核与优质内容的挖掘,始终是搜狐的根源。

这一点或许在未来很长时间内都不会发生偏移,所以这25年,看似漫长,实则更是像一篇深刻的内容特稿,刚写完了引人入胜又意味深长的第一段。

接下来,长期主义者搜狐将如何谱写更加深入人心的新章节呢?这让人好奇,更让人期待。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