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董明珠被安排去了安徽;1992年,转战江苏;1993年回到珠海,临危受命当了经营部部长;1995年格力销售额从几亿激增至28亿;1996年格力上市……这几年,是董明珠最有看点,最有价值的几年。在这几年中,董明珠得罪人无数,却能快速带领格力屡创奇迹,进而让她本人光环加身。董明珠的蝶变基因到底是什么?

(1)

1991年,董明珠只身赴任安徽市场。那一年,为了一笔40多万的陈年旧账,她和当地一位经销商死缠难打,最终拖回一车皮货后,与对方撕破脸,从此不相往来……董明珠得罪人的历史,恰恰就是从那一次讨债开始。


【资料图】

上世纪90年代,鎏金而传统的年代。生意场上,先货后款,是商家与厂家约定俗成的规矩。对此,董明珠非常不满,但是碍于行规以及格力尚处弱小,没办法,只能另辟蹊径推动变革。

刚到安徽的那一年,她跑遍了各地市场,甚至于发生了骨裂,还在咬牙坚持……可惜,先货后款无人搭理,叩门变成了闭门送客,一次次碰壁,一次次重来……经过几十次的尝试,经过几十次的不欢而散,董明珠终于找到仅存的一位经销商愿意接招。对方感于董明珠的执念,答应先进20万的货,卖不动的话就拉倒……让人没想到的是,董明珠亲自到商家站台,很快就将这批货一售而空。

正是从这一单开始,董明珠尝到了甜头,从此势如破竹,人生开挂一般。仅仅一年工夫,安徽市场从原来的几百万暴增至1600万……之前得罪的经销商们,之前都在等着看笑话的人,眼神中突然平添了些许呆滞……

(2)

安徽做到了1600万,就把江苏市场给比了下去。于是,格力老大朱洪江决定让董明珠转战南京。这一去,就是新一轮得罪人的开始。

江苏市场正如一年前的安徽。商家的信条里,先货后款,爱做不做。董明珠就是不信邪,谁要让厂家垫资垫货,哪凉快哪呆着去。

胳膊拧大腿,哪有不费劲的。董明珠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找到一家商场愿意先付钱。这是位于南京夫子庙附近的太平商场,南京出了名的老字号。

与安徽市场的柳暗花明如出一辙,市场快速翻篇,就是从这次胳膊拧大腿开始。

做人做重要的是“开心”二字,做生意最重要的是“现金流”三个字。先货后款,相当于自己的现金流任由别人做主。事后对账得看人家心情,事后讨债得看人家脸色,为此付出的事后成本,全是销售成本。这就是董明珠为什么一定要把局面扳回来的根本原因。

在产销两旺的年代,董明珠做了自己的主,也就是做了格力的主,她早早就意识到品牌自主权的价值,这就是为将来提升品牌溢价能力埋下的伏笔。

(3)

是年南京,苏宁迅速崛起,一度占据南京电器市场六七成份额。

四五月份,苏宁提前发动夏季攻势。空调大战一触即发,降价狂潮一点不输当下的汽车降价潮。

当所有的空调品牌全都大幅折让赚吆喝的时候,董明珠在观望。

当市场进入白热化各大厂商争的头破血流的时候,董明珠还在观望。

她不怕得罪苏宁,一如不怕得罪国美一样,董明珠就是要死守价格底线。

进入6月,南京的高温终于发威。而空调市场经过一轮血战,已经人困马乏几无存货。这时,格力开始发力。

这个夏天,董明珠恰到好处地切入到需求旺季和供给空白期,格力以正常的价格,赚了个盆满钵满。

(4)

转战江苏的日子也是短暂的,没多久,珠海传来集体跳槽风波。朱洪江转脸就把董明珠调回珠海主持经营部工作。那一年,董明珠的经营业绩,已经占到全公司1/6。不过,一介女流,就算做得再好,也不入世俗之眼。

到任部长之后,用董明珠自己的话来讲,得罪了一批一批的人,后来,她直接向朱洪江毛遂自荐把财务部的工作也兼了……为什么董明珠感恩朱洪江,愿意就是英雄惜英雄。

从董明珠早年的经历可以看出,改革一路随行,改革就有阵痛,就有传统既得利益者的阻挠。但是,董明珠一次次涉险,一次次把不可能变成可能,一次次不惜得罪人也要有市场做出来,其本质特质,是对格力的忠诚。

正如董明珠自己所言,人是要有忠诚的。而朱洪江看重董明珠的正是这一点。这才成就了历史上的一段“朱董传奇”。

1995年,朱董联手做大格力,销售规模翻了几番至28亿。1996年格力成功上市。

所有曾经被董明珠得罪过的人,怎么也没有想到,一个不按套路出牌的笑话,竟然能把他们甩掉几十条大街……好了,《董明珠一批一批“得罪人”,却能快速蝶变“江湖大姐大”》就写这么多,祝安。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