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面料克重参考标准_面料基础参数详解: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织物参数,指在面料生产过程中,所涉及到的纱线及面料的基础信息,如纱线的纱支,面料的克重、织物密度、幅宽、重量、成分、缩率等,本文主要从纱支、克重及织物密度三点对面料信息进行说明,一方面是客户在进行竞标时通常对面料有相关要求,另一方面针对纺织物质检也有所了解。
一、纱线线密度(俗称纱支)
线密度,指纱线的粗细程度,线密度是纤维很重要的物理特性之一,它不仅影响纺织加工和产品质量,而且还与织物的服用性能密切相关。同样,线密度也是纱线最重要的指标。纱线的线密度影响到纺织品的物理机械性能、手感、风格等,它也是进行织物设计的重要依据之一。
线密度有多种表示形式,一般是长度与质量之间的比值表示,目前分文定重制及定长制两种。
定长制:
特克斯( Tex ):在公定回潮率下,1000米长的纤维或纱线的重量克数。特克斯越大,纱线越粗。
旦尼尔( Denier ):在公定回潮率下,9000米长的纤维的重量克数。旦尼尔简称旦(D),如9000米的纤维重1克为1D,当纤维的密度一定时,旦数越大,纤维越粗。
定重制:
英制支数 (Ne) :在公定回潮率下,1磅重的纤维或纱线长度为840码的倍数。英支越大,纱线越细。
公制支数(Nm):在公定回潮率下,每一克重纤维或纱线的长度米数。公制支数越大,纱线越细。
检验方法:
FZ/T 50005-2013 氨纶丝线密度试验方法
GB/T 14335-2008 化学纤维 短纤维线密度试验方法
GB/T 14343-2008 化学纤维 长丝线密度试验方法
GB/T 16256-2008 纺织纤维 线密度试验方法 振动仪法
FZ/T 50005-2013 氨纶丝线密度试验方法
GB/T 4743-2009 纺织品 卷装纱 绞纱法线密度的测定
SN/T 3588-2013 针织物中拆下纱线线密度的测定
GB/T 29256.5-2012 纺织品 机织物结构分析方法 第5部分:织物中拆下纱线线密度的测定
以常用的GB/T 29256.5-2012举例,其方法如下:
操作:试样调湿至少24h,取2块经向,5块纬向测试,每个试样长度≥250mm,宽度>50根;
测试:在预加张力下,测试10根长度并取平均值,合计至少50根称重及计算;
预加张力:
方法A:在标准大气中调湿和称量,计算。
方法B:烘干和称重,然后结合回潮率计算。
举个栗子,关于测试方法及换算结果及表达方式,如下:
二、克重
克重,又称为单位面积质量,是指织物在单位面积下的重量,单位为g/㎡
检验方法:
FZ/T 01033-2012 绒毛织物单位面积质量和含(覆)绒率的试验方法
FZ/T 20008-2015 毛织物单位面积质量的测定
FZ/T 60046-2016 毛巾产品单位面积质量测试方法
GB/T 24218.1-2009 纺织品 非织造布试验方法 第1部分:单位面积质量的测定
GB/T 4669-2008 纺织品 机织物 单位长度质量和单位面积质量的测定
FZ/T 70010-2006 针织物平方米干燥重量试验的测定
常规织物取样测试面积为100cm2(圆盘取样器,直径约为11.28cm)或100mm×100mm;毛巾产品取样300mm×300mm,至少100mm×100mm(钢尺)。
三、织物密度
织物密度,是指单位长度内纱线的根数,可分为经向密度和纬向密度。单位为根/10cm
检验方法:
FZ 70002-1991 针织物线圈密度测量法(已作废)
FZ/T 70008-2012 毛针织物编织密度系数试验方法
GB/T 4668-1995 机织物密度的测定
针织物数纵向及横向各10cm的线圈以及线圈的乘积总数(已作废)
毛针织物为1000个线圈内(横100纵10或横50纵20),在预加张力下选取10根横向纱线(窄则20根),测量总长度及总质量,继而计算线圈长度及纱线线密度,最后计算编织密度系数。
机织物测试则通过拆纱或织物密度镜测试结果,如经向10cm250根,纬向10cm150根,结果为
1. 经向250.0根/10cm,纬向150.0根/10cm 或
2. 经向63.5根/in,纬向38.1根/in,1in(英寸)=2.54cm
结语
在实际生产中,企业往往对面料的一些基础参数进行简写,我们需要了解并识别其中的信息,比如40s/2*40s/2 (40s/2 40d),是经向为40S的双股线,纬向为40S的双股线并织入40D的氨纶合股并线;10*9/96*65,10*9代表经纱是10英支纱,纬纱是9英支纱,96*65代表经纱密度是96根/英寸,纬纱密度是65根/英寸;68D/24F 170T 表示面料纱支为化纤长丝68D,每束长丝含24根单丝,且经密和纬密之和(根/英寸)170根。
,关键词: 面料基础参数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