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7日下午,北京市人民检察院召开检察机关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工作新闻发布会。据通报,2021年,全市检察机关起诉电信网络诈骗及其关联犯罪1271人,涉及的罪名主要包括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诈骗罪、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等,其中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占据较大比重。

在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方面,全市检察机关重点做了哪些工作呢?北京市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张朝霞对此作了介绍。

首先,北京检察机关保持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严打高压态势,依法严厉打击一批重大犯罪案件。将跨境、重大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作为打击重点,通过引导侦查与自行补充侦查相结合,全面提取、固定涉案电子数据,成功追诉一批手段新型、危害严重、影响广泛的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案件,打击震慑效果显著。

例如,三分院、朝阳院办理一起跨国电信网络诈骗案,该案主要针对长期居留海外的中国公民,仅一个月时间就造成多名被害人损失共计2700余万元,检察机关精准把握境外取证特点,引导筑牢指控证明体系,以诈骗罪提起公诉,被告人均被判处有期徒刑。

门头沟院成功起诉北京市首例跨境“杀猪盘”案件,该犯罪集团组织严密、分工明确、手法娴熟,造成全国各地30余名被害人巨额财产损失,检察机关以诈骗罪、组织他人偷越国境罪、偷越国境罪提起公诉,被告人被判处三年至十一年不等有期徒刑。

其次,北京检察机关深入推进“断卡”专项行动,全链条打击上下游关联犯罪。除了依法惩治售卖公民个人信息、“两卡”等传统关联犯罪之外,还注重打击“客服引流”“虚拟货币洗钱”“提供GOIP设备、信息通道”等新型关联犯罪,斩断为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分子提供服务的黑灰产业链。

例如,大兴院办理的一起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案件,涉及“地推”开卡、贩卡团伙成员22人,违规开卡5000余张,涉诈号码200余个,涉诈金额1000余万元,检察机关在前期引导侦查取得良好效果的基础上,一个月内完成审查起诉工作,对部分被告人追加认定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获得法院裁判支持。

第三,北京检察机关高质量推进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最大限度挽回群众财产损失。针对电信网络诈骗案件被害人众多,涉案财产追缴困难的特点,注重发挥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追赃挽损效能,在准确认定案件事实的基础上,同步开展教育转化工作,促成犯罪嫌疑人自愿认罪认罚、退赃退赔,最大限度挽回被害人损失。

例如,海淀院办理一起“非法租用境外短信通道”的帮信案件,检察机关从海量电子数据中检索出关键信息,促成被告人认罪认罚并退缴违法所得67万余元。密云院办理一起针对老年人群体实施的“电话问诊”诈骗犯罪案件,检察机关对犯罪分子从严打击,同时积极促成退赃退赔,为被害人挽回全部经济损失。

第四,北京检察机关科技赋能专业化建设,全面提升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办理水平。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呈现手段智能化、方式隐蔽化、分工产业化、作案跨区跨境化等特点,全市检察机关聚焦犯罪新形势、新变化,深化科技赋能检察机制,多维度综合运用大数据查询、资金穿透、智能检索等现代科技手段,全面提升专业化办案能力。

2021年全市共有134件电信网络诈骗及其关联犯罪案件引入专业同步辅助审查机制,均由检察技术人员随同或加入办案组,全流程辅助办案,打破网络犯罪“技术壁垒”。同时,发挥科技检察人才储备优势,配备先进技术装备和专业工具,在办案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例如,海淀院建立电子数据审查室,打造“检察官+数据审查员”办案模式,审查电子数据达60余TB,破解海量数据审查难题。

关键词: 电信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