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 金艾琳/文 记者 宋若旻/图

投早、投小、投科技,被称为基金圈的投资法则之一。中早期的创业“黑马”,也越发受到投资机构的青睐。

然而,创业“种子”的成长,不仅需要有一双发现它的眼睛,还需要“阳光雨露”的滋润。

“种子”和“阳光雨露”该怎样匹配?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专访启迪科技服务集团(以下简称“启迪科服”)副总裁、河南启迪厚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启迪厚德”)总经理王继伟,了解启迪厚德背后的投资逻辑。

“小企业”赋能“大产业”

如今的投资周期,小企业和大企业都有着各自的优势。

在王继伟看来,单从投资角度来看,小企业的创新活力更旺盛,因为创新是它们的立足之道;而大企业因为规模巨大,身后有成熟的产业链和市场的支撑,稳健发展则是大企业所追求的。

如何将一些创新的成果与河南的产业有机的契合,启迪厚德也在不断的探索。

作为一家重点关注中早期科技创新项目的投资机构,启迪厚德在行业上关注TMT、生物医药、先进制造、新材料等领域。纳入投资视野的企业,启迪厚德会不断跟进,在这些企业成长发展的过程中,找到与河南市场更为匹配的机会。

启迪厚德投资的启迪睿视项目则是一个例子。专注于工业级AI技术的启迪睿视,在烟草行业已有烟叶定级分级、异型包装与检测、智能烤房等技术落地。与此同时,河南的烟草行业,不论是市场还是产业链构成上都非常成熟,这对于技术的市场验证有着重要的帮助。

王继伟透露,启迪睿视的人工智能应用和自动化团队已经在河南落地,去赋能传统烟草企业的转型升级。不只是烟草行业,“启迪系”曾投资的氢燃料电池公司锋源氢能、自动驾驶公司超星未来都与河南汽车产业的龙头企业开始合作。

“科技型的企业,它们在北上广深有它的好处,比如创新源头,创新生态。但是它要发展的时候,肯定不能偏安于一隅,需要出来去看市场。”王继伟说。

河南是应用场景的大市场

科技型企业的生存,除了豪华的创业队伍构筑的技术护城河之外,产品在市场上的认可度,才能决定这个企业是否能持续成长。

不过也有观点表示,科技型企业的成长,是靠“烧钱”养大的。

王继伟则认为,钱是一方面,但更重要的是,企业的想法能不能产品化,产品化之后有没有合适的团队让这个产品持续的发展,最后变成一个有效的生意。“因为现在产品竞争很激烈,迭代的速度也很快。如果不给它一个足够长的赛道去让它不断的迭代,实际上它很有可能会被其他技术或者企业替代。”

而河南,“天下之中”的地理位置优势、市场规模优势等等,无疑为不同种类的科技产品提供更为丰富的应用场景,让产品的升级更加“接地气”。

比如,一些做智慧城市相关产品的企业,河南的应用场景会给它们提供迭代的机会。而河南本土的龙头企业,在上一个创新周期取得优势,如果想要继续保持“江湖地位”,则需要创新活力的注入。

毕竟,一万头牛照顾得好也许是经验丰富,千万头牛养得好,一定是个高科技的事。

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了解到,前不久启迪郑东科技城进行了第一期的入孵评审会,这个为有意向入驻园区的企业举办的见面交流活动,也同样吸引了像孪数科技、霍克视觉等一些非本土的科技企业参与路演。王继伟表示,如果这些企业可以来到河南,实际上对河南早期的科技型企业的质量和水平会有一个好的帮助。

创新源头、场景、产业链、钱,缺一不可

对于投资机构来说,投资或孵化一个项目,除了项目本身之外,还要看项目存在的周边环境——创新创业生态。

而评判一个创新创业生态的好坏,王继伟认为,创新源头、场景、产业链、钱,缺一不可。

实际上,早期项目投资风险很大,如果方向不对,团队不完整,或者说技术领先性不够的话,下一轮的融资就很困难。

在他看来,北上广深的早期科技型企业为什么能够生存,首先北上广深有很好的科研院所和大学,它们离创新源头很近;除了高素质的人才之外,更重要的是它们有完善的投资体系,拥有种子、天使、创投、PE、并购等等,接续不断给予科技型企业不同阶段的支持;从发展来看,这些早期企业并不是面面俱到,而是针对产业链当中的一个或几个环节,做到极致。

延伸至河南,对于河南早期的科技型项目特点,王继伟表示,它们的市场能力很强,生存能力很强。但有一个不足就是,它们在科技含量、人才团队上相对较弱。“这种情况下,我们与北上广深的孵化团队有没有可能将创新源头资源与河南科创企业做结合,形成连接,这种方式我们认为是比较适合河南现在的状态。”

打造创新生态,河南也在不断努力。2021年12月,重建重振河南省科学院揭牌仪式举行。重建重振河南省科学院对于创新源头的集纳提出了要求:要融合全省创新资源,包括高校、科研院所、骨干企业等,强化创新体系;汇聚国内外高端人才,引育并重,刚柔并济,以用为本,打造成为高层次人才的“蓄水池”。

而在科技成果转化交易上,2021年成立的郑州技术交易市场正在平稳运行。截至目前,郑州市技术交易市场获取科技成果超过2万项,力争推动2023年郑州市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600亿元,2025年达到1000亿元。“我认为郑州技术交易市场是一个很重要的支撑点。只有‘种子’足够多了,可交流和交换的产品和服务才会多。”王继伟说。

未来规划:今年会落地一个科创母基金

目前,启迪厚德依托股东方在全球创新孵化网络资源和自身在河南地区拥有的产业资源,正在挖掘相关领域的投资机会,同时积极为河南引进战略新兴产业相关项目。

关于今年的规划,王继伟透露,启迪科服正在和省市区的政府投资平台沟通,为支持中原科技城建设,今年会落地一个科创母基金。偏重于中、后期投资的黄河启迪私募基金,也正在申请私募基金管理人资质。

在投资策略上,启迪厚德在河南依旧坚持“外引”和“内育”,将好的科技型的企业,用不同的方式引导它们落地在河南。“另外,围绕着河南细分领域的科创型的企业,我们通过培育,把它的一些不足去弥补和提升,最终符合相应的投资条件,我们还可以继续支持。”王继伟认为,只有把两端同步做好,才有可能形成创新创业生态化的效应。

关键词: 偏爱什么项目透视启迪厚德背后的投资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