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深圳上线“移动电子哨兵”2.0版,即“一码通行”模式,乘坐公共交通只需扫一次,就能同时完成支付和核验健康情况。“移动电子哨兵”只是科技抗疫的一个缩影,新冠疫情发生以来,深圳坚持“向科学要答案、要方法”,加快构建从源头到末端的常态化疫情防控科技创新体系。

近期,深圳科技抗疫还有哪些不俗表现?下一步还有哪些技术和手段会投入其中?深圳卫视《晚间报道》聚焦该主题进行了报道。

(点击观看完整版视频)

深圳首推公交出行“一码通行”

核验支付一次完成

近日,深圳卫视&壹深圳客户端记者体验了公交出行“一码通行”。此前,深圳市民乘坐公交车,需先扫场所码,核验后才能乘车,至少需要3个步骤才能完成。

现在,市民只需使用“深圳通”乘车,就能同时完成支付及健康情况的核验,并通过语音播报告诉司机,大大降低了市民的乘车时间成本和司机的工作程序。

深圳在全国率先推出公共交通防疫出行“一码通行”模式,目前已覆盖了全市16000多台公交车辆。该系统是在原有车载扫码设备的基础上进行模块升级,累计为公共交通行业直接节省经费超8000万元。

同时,该系统在原乘车支付码页面中增加了授权条款和弹框,在市民知情且同意授权调用其健康码信息的情况下实时调取信息。在前端设备完成校验后,对个人健康码信息不作保存,做到即用即弃。即在科技抗疫的同时,能够最大程度保护数据安全和市民个人隐私。

“一码通行”已覆盖全市公交车

为不同乘车需求提供多元化选择

深圳巴士集团智慧管理中心主任陈烨介绍,巴士集团并没有部署新的设备,几乎是0成本,仅升级后台的方式,完成相关升级工作。

这项改变对公交行业来说意义深远。非实名制用户需在出示支付码之后,打开手机健康码或刷身份证来核验健康码;“深圳通”用户可以“一码通行”,也可以通过刷身份证、健康码、粤康码等方式通行,为不同乘车需求的群体提供多元化选择。

“一码通行”覆盖了全市所有的公交车,大概总数超过16,000辆。深圳市交通运输局智慧交通处处长徐忠于介绍,三大公共交通公司巴士、东部和西部,特别是巴士集团作为试点率先实现,也为该领域积累了相关经验。目前,正在研究推广到其它公共交通。

深圳为战疫提供

“检、防、治、控”科技支撑

公交出行“一码通行”是科技抗疫的生动案例。实际上,深圳已构建起常态化疫情防控科技体系,为战胜疫情提供“检、防、治、控”全方位、全过程科技支撑。

助力提升核酸检测能力,华大基因“火眼”实验室打响了“家门口”的抗疫保卫战。企业自主研发抗疫设备,10混1每日最高可检测60万人份样本,全自动核酸提取纯化仪单机日检测通量可达1万例。

在疫情最吃劲的时候,深圳人工智能企业主动请缨支援抗疫。自动驾驶轻卡满载着防疫物资昼夜不停地奔波在三区内,3D视觉方案为抗疫一线的服务机器人提供“智慧之眼”。

在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室内测温巡检机器人、室外智能防疫机器人和咨询测温机器人24小时在岗工作,可以提供无接触的体温监测、口罩监测、消毒杀菌、远程导诊等服务,分担了抗疫一线医护和工作人员的压力,也降低了交叉感染的风险。

此外,疫情期间遍布在深圳各个角落的无人机、人工智能、5G应用也让这个城市空前地进入到了“人机联手”时代。

据了解,接下来,深圳将持续完善从源头到末端的常态化疫情防控科技创新体系,加快一批疫情防控新技术、新产品研发和产业化,为战胜疫情筑牢科技防线。

深圳无人技术在快速隔离 快速诊断

快速响应中发挥关键性作用

深圳在多轮抗疫中,发挥了无人技术以及方案的优势,为深圳在快速隔离、快速诊断、快速响应过程中发挥了关键性作用,特别是在高感染、快速迭代新病毒过程中,作用尤为显著。

他建议,未来在抗疫中,应致力于将无人技术拓展至未来产业以及更广泛的领域,让更多新技术、新场景、新应用迭代出新的产业,让无人技术变成未来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强大支撑和强大支柱。此外,这些手段的应用,也将助力深圳智慧城市的打造,在全国起示范带动作用。

晚间观察:

抗疫,离不开科技的强有力支撑,因此抗疫的的过程,也是我们的科技水平、科技应用以及产业化能力接受检验的过程。两年多来,经过不断摸索,深圳为抗疫提供了“检、防、治、控”全方位、全过程科技支撑,交出了不错的答卷。

但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趋势下,疫苗的进一步研发、特效药研制以及智慧城市的目标等等都决定了我们还不能停步。科技抗疫,深圳应该也有实力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主笔 / 聂双双

记者 / 王延林 刘美佳 聂双双 李健

责编 / 周占武 殷梦

编辑 / 付佳琪

关键词: 加快构建常态化疫情防控科技体系 深圳要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