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百度发布最新财报。2021年全年,实现收入1245亿元,同比增长16%。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非广告收入达212亿元,同比增长71%,首次成为百度可以期待的转型方向。
财报披露后,百度股价当日涨幅超过6%。百度最新财报,究竟有何过人之处,能引发资本市场如此大的波动?
非广告收入成亮点
日前,百度发布2021年财报显示,全年实现收入1245亿元,同比增长16%。其中,广告收入达740亿元,同比增长12%;非广告收入达212亿元,同比大增71%。
对这一成绩单,资本市场用资金投票。当天,百度股价在美股市场大涨6.84%,次日,该公司股价在港股市场涨幅也达到6.8%。
非广告收入,可以说被百度CEO李彦宏寄予厚望。在2021年一季报的电话会议上,李彦宏曾经表示,未来3年,百度核心非广告收入占比将超过50%。
最新数据显示,2021年4季度,百度非广告收入占比就达到29%。较2021年1季度的20%,增长9个百分点。虽然这一占比距李彦宏的设想还有距离,但按照71%的收入增速,李彦宏的目标指日可待。
李彦宏为何看重非广告收入?这跟百度的营收结构有关。众所周知,广告收入是百度最重要也是最稳定的营收来源,可以说是基本盘。
随着互联网人口红利遭遇天花板,互联网广告市场的存量竞争日趋激烈。有报告显示,2021年,我国互联网广告市场收入5435亿元,同比增长9.32%,增速较上年减缓4.53个百分点。
面对行业整体性疲态,百度显然迫切需要寻找新的增长曲线,确保业绩可持续增长。
第二增长曲线找到了?
股价单日涨幅超6%,对百度这种大体量的中概股来说,实属难能可贵。这样一份财报,为何在资本市场引发如此大的波动?
头条菌发现,不少投行和分析师,纷纷调高了对百度股价的预期。杰弗瑞甚至认为,百度目标价有望达到272美元。
高盛认为,随着百度不断以多样化内容及闭环服务来丰富其移动生态系统,2022财年下半年的百度广告收入将加速增长。此外,百度的非广告业务落地提速,第四季度萝卜快跑的载人订单量约21.3万单,环比增加近一倍。
摩根大通也看好百度智能驾驶的商业化图景,预计萝卜快跑业务将在2022年迎来拐点并在2025年实现盈利。
综合来看,机构分析百度财报的重点并不在于营收和净利润,而是认为,百度展示了前期投资巨大的AI实现商业化的可能。这意味着,在经过长期的基础性投入之后,百度或已摸到了第二增长曲线的门槛。
李彦宏也在分析师会议上表示,“百度AI技术已深入传统行业、政务服务部门……与此同时,萝卜快跑在2021年第四季度的订单量约21.3万单,环比增长近一倍,订单量全球领先,再次夯实百度在全球自动驾驶市场的领先地位。”
头条菌复盘发现,这几年,百度研发投入占比已经接近20%。投入未能转化为营收之前,此举显然影响了百度的净利润。以至于市场都在之一,百度已经没落。
如今看来,百度这几年可谓是卧薪尝胆构筑自身的核心竞争优势。公开信息显示,百度AI专利申请量授予量连续4年位居国内第一。这无疑显示了百度在AI领域的不断发力。
随着入围国内首批自动驾驶出现服务平台,百度的萝卜快跑也正式开启商业化运营。这意味着李彦宏带领百度转型杀进人工智能领域,大方向是走对了。但这是否能成为百度第二增长极,尚需假以时日。毕竟,百度距离依靠AI商业化带来可观收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