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月 24 日消息 据成都商报 - 红星新闻报道,3 月 23 日,最高检和应急管理部联合发布 9 起安全生产领域公益诉讼典型案例。其中包括一起督促整治加油站扫码支付安全隐患的行政公益诉讼案。两部门在案例通报中指出,扫码支付发射的功率可能引发射频火花。许多加油站推出手机扫码支付服务,虽然给人们生活出行带来便利,但在加油站爆炸危险区域手机扫码支付,确实存在安全隐患。

2020 年 1 月,海宁市检察院经走访调查发现,辖区内 62 家加油站均存在工作人员在油枪旁让车内的车主手机扫码支付加油费、加油机旁印有可供手机扫描的二维码等情形。

随后海宁市检察院召开专题会,邀请浙江省安全协会的专家到会指导,并联系通讯部门进行手机电磁辐射实验。通讯专家对手机待机、使用 volte 通话、扫码支付和观看视频等四种场景下的等效平面波功率密度(W/m2)进行了测试。IT之家获悉,测试结果显示,手机在上述四种场景下都会发射功率,而手机扫码支付发射的功率远远大于手机通话发射的功率。同年 7 月 3 日,海宁市检察院专门召开公开听证会,最终得出 “在加油站爆炸危险区域扫码支付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结论。

同年 7 月 7 日,海宁市检察院根据听证结果向海宁市应急管理局发出诉前检察建议。7 月 23 日,海宁市应急管理局向海宁市检察院回复整改情况,海宁市辖区内 62 家加油站爆炸危险区域扫码支付已全面叫停,安全隐患已消除。

据悉,检察机关已有效推动全国多地叫停加油站爆炸危险区域的移动支付业务。

关键词: 加油站 扫码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