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有孩子的,感冒药、止咳药等等都是必备品。

4月23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关于修订氨酚麻美口服溶液等14个品种药品说明书的公告(2021年第57号),提出修改儿科常用的部分药品说明书。

其中,修改的说明书的14种药品包括:

氨酚麻美口服溶液、氨酚麻美糖浆、小儿氨酚烷胺颗粒、氨酚伪麻那敏咀嚼片、小儿复方氨酚烷胺片、小儿氨咖黄敏颗粒、氨金黄敏颗粒、氨咖愈敏溶液、儿童复方氨酚肾素片、氨咖黄敏口服溶液、氨酚伪麻那敏分散片(Ⅲ)、小儿氨酚那敏片、小儿氨酚黄那敏片、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等,这些药品为儿科常用药。

为什么要修改这14种儿科常用药?使用不当或滥用又会有什么后果?

关乎儿童的健康问题,一起仔细来看看……

14种药物进行了哪些修订?

要知道,这些药品大多都是由对乙酰氨基酚、氯苯那敏、伪麻黄碱、人工牛黄、右美沙芬、金刚烷胺、咖啡因、愈创木酚等成分演变而来的复方抗感冒药。通常用于抗流感,解热、镇痛、抗过敏、化痰等。

如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其组分为对乙酰氨基酚、体外培育牛黄、马来酸氯苯那敏,用于缓解儿童普通感冒及流行性感冒引起的发热、头痛、四肢酸痛、打喷嚏、流鼻涕、鼻塞、咽痛等症状。

修改说明书将提醒:

1.小儿氨酚烷胺颗粒、小儿复方氨酚烷胺片、氨金黄敏颗粒含有金刚烷胺,新生儿和1岁以下儿童禁用。

2.婴幼儿:慎用咖啡因、伪麻黄碱等中枢兴奋作用的成分,因其神经抑制机制尚未健全,如应用则可能诱发高热惊厥、虚脱。

修订的要求如下:

1.增加“不建议家长或监护人自行给2岁以下婴幼儿使用本品,应在医师或药师的指导下使用。”

2.增加“应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用法用量使用,避免用药过量。”

3.将“不能同时服用与本品成份相似的其他抗感冒药”改为“应避免合并使用含有相同或相似活性成份的抗感冒药。”

为什么修改这14种儿科常用药?

因为这类药物对对儿童,尤其是2岁以下儿童引发了致命的严重不良事件。

有关资料显示:1969-2006年期间,美国儿童有54例使用减充血药(伪麻黄碱、麻黄碱等)死亡报告,有69例使用抗组胺药(氯苯那敏、苯海拉明等)死亡报告,其中大部分是≤2岁的儿童。

2007年-2009年,美国、澳大利亚、英国、加拿大等国家先后对OTC类复方感冒药采取了严格的管控措施。

我们国家对于非处方类复方感冒药的使用是:建议家长或监护人自行给2岁以下婴幼儿使用本品,应在医师或药师的指导下使用。

而我国生产的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在用法用量中注明:1-3岁,体重10-15kg,一次0.5-1袋,一日3次。

可以发现,药品说明说中,并没有明确标注该药使用过程中可能给患儿带来的潜在的用药风险。

及时进行修改这些药品的说明书,也是为了让用药者安全、合理、有效的使用药品。

错误使用药物,后果有多严重?

这里要说的是,这些药品所含成分基本相似,服用需注意是否过量。

如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是相似成分,都属于解热镇痛药,均可引起肝肾功能损害。

氯苯那敏、苯海拉明、异丙嗪等,都属于抗组胺药,均有一定的呼吸抑制作用。

举例说明:氨咖黄敏口服液和氨金黄敏颗粒含氯苯那敏为125毫克和150毫克,患者如果将这两种含有相同活性成份的抗感冒药合用,那么按说明书服药,一次至少服用了275毫克的氯苯那敏,一日3次服用的话,超剂量的氯苯那敏会造成婴幼儿呼吸抑制的危险、嗜睡、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还有一点,这14种抗感冒药中都含有对乙酰氨基酚。

对乙酰氨基酚,主要针对感冒患者的发热、咽痛和全身酸痛等症状,具有明确的肝毒性。

当体温≥38.5℃,或出现明显不适时,可以服用对乙酰氨基酚。为避免肝损害,不建议“每日3次”常规服用,更不要合用其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

特别提醒:2岁以下儿童,选用单方制剂能更好地控制药量,并减少不必要的伤害。

如何阅读药品说明书?

适应证

查看自己能否使用。

禁忌证

有无使用该药的禁忌证,确保用药安全有效。

用法及用量

知道怎样用药,如果没有特别说明,一般标明的剂量为成年人的常用剂量。

若小儿或老人使用,应按规定折算。对剧毒药品一般标有极量。

不良反应

有的药物说明有头痛、恶心、呕吐,有肝肾损害等不良反应或副作用,但并不是每个人都会发生这些反应。其实,大多不会发生这些副作用,一般也不影响疗效。

药物间的相互作用

了解自己所用药物间有无配伍禁忌,如这14种药物之间就不宜合用,以免增加不良反应。

药品的有效期

注意不要使用过期失效药品,以免伤害自身健康。服完药后,注意看药品的储藏。

谨记,如果出现身体不适或者对用药出现疑问时,及时去医院就医咨询,不要自行在家盲目用药。

关键词: 药物 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