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3月21日是第21个世界睡眠日。中国医师协会睡眠医学专业委员会顾问陆林院士介绍,中国成年人和学生七成睡眠不达标。

上期的《奇葩说》大家都看了吗?辩手们围绕"不睡觉药该不该推行"辩题展开了精彩的battle。吃了不睡觉药世界会怎样?辩手们做了很多种设想,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段子和欢乐。

那么回到现实世界,现实中能不能研制出这种不睡觉药?想睡就睡,想不睡就不睡可能实现吗?世界睡眠日,我们一起了解控制睡眠的两个可能性方案。

设想一:通过控制“困意”来控制睡眠

就在前不久,中国科学家们在顶尖科学期刊《科学》上发表了一份睡眠相关的研究,内容主要是围绕“困意”在脑中产生机理的研究。文中指出:人如果清醒时间越长困意就越浓,最后扛不住了就会睡觉,睡觉实际上就是一个消除困意的过程。

所以,如果我们能不通过睡眠来消除困意,是不是就可以不需要睡眠了?!那么“困意”是怎么来的呢?

根据以前的研究,科学家们普遍认为,一种叫“腺苷”的物质和困意有着密切的关系,腺苷这种物质可以通过与其相应的受体结合来抑制神经元的活动。也就是说,随着人清醒时间的不断加长,体内的腺苷分子就会积累的越来越多,神经元的活动就会受到更多的抑制,人就会越来越困。

如果能找出一个办法让大脑减少腺苷的积累,是不是就可以减少困意呢?于是,研究人员通过小鼠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过程中发现:当减少了调控小鼠困意的神经元后,它们每日需要的睡眠时间就会大大地减少,最重要的是这些小鼠还不会犯困。

虽然通过困意来控制睡眠目前只是在研究阶段,但这为人类自行控制睡眠这一设想提供了一种可能。

设想二:通过控制褪黑素或光线来控制睡眠褪黑素,一个耳熟能详的名字,乍一听还以为和美白有关系,实际上它是用来调节睡眠的(不过睡得好皮肤也会变好,从这个角度来说,褪黑素也算是是美容的呢)。

如今,褪黑素也是一种很火的药物,不少有时差或睡眠问题的人会通过服用此类药物来调节睡眠,它究竟是怎么影响睡眠的呢?褪黑素是一种胺类激素,它对睡眠的作用机理其实非常地简单,它随着血液运至身体,告诉机体需要休息啦,相当于传话员。

那么褪黑素是从哪里来的呢?

在我们人的大脑深处,有个叫松果体的大脑腺体,褪黑素主要就是从这里分泌出来的,“传话员”来的多,身体得到睡觉信息就更强烈,“传话员”来的少,身体得到睡觉信息就薄弱,人就更清醒。

褪黑素还有昼夜规律,人体的生物钟之所以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就是因为褪黑素在起作用。白天人体内的褪黑素分泌的少,人就会感到清醒,晚上人体内的褪黑素分泌的多,人就会感到困意。

我们也可以因此得出一个推断,光会影响人体褪黑素的分泌。

具体是怎么影响的呢?嗯……这是个一连串的反应……人的视网膜上有一种叫非成像视觉细胞(ipRGC)的少量细胞,它们可以感知到光线但并不帮我们看东西。它们在感受到光线后立马发信号给视交叉上核(SCN)——昼夜节律起搏器,然后这个东西又会告知松果体,你要干活啦!光线强时,松果体就会多分泌褪黑素,光线减弱时,松果体就会少分泌褪黑素。

所以,我们是不是可以通过控制光线来影响褪黑素的分泌,进而达到控制睡眠的作用呢?科学家们也对此进行了相关研究。相关的研究表明,不同波长的光对褪黑素的分泌是有影响的。

更有研究显示,红光和蓝绿光对褪黑素的分泌分别有着增加和抑制的作用,而蓝绿光还能使褪黑素在夜晚时提前分泌。由此可见,通过控制光线来影响褪黑素进而控制睡眠,是一个有可能实现的方案哦!

随着科学的发展,人类能够控制睡眠的理论也许还会更多。说不定未来的哪天,在高科技的帮助下,人类真的能实现自主控制睡眠!那时,你想用原本睡眠的时间做些什么事呢?(还是刷手机吗)

关键词: 睡眠 障碍